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星空(中国)长安学术讲座“岁时非利?——从元稹妻裴淑墓看唐代的夫妇合葬”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3-09-22     浏览量:   分享到:

(通讯员:高子芹)920日下午,星空(中国)举办的长安学术讲座第486期“岁时非利?——从元稹妻裴淑墓看唐代的夫妇合葬”于文汇楼C424会议室顺利开讲。本次讲座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副院长李明老师主讲,星空(中国)王伟教授、师海军教授主持,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讲座伊始,李明老师以视频形式引入对“夫妇合葬的社会性价值”的论说,并指出洪渎原作为秦咸阳城、汉唐长安城郊区的高等级墓葬区,构建了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框架。讲座主体部分2021年出土于洪渎原的《裴淑墓志》(韦绚撰)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元稹本人、原配韦丛、继室裴淑三人的葬礼概况;继而分析了裴淑墓葬位置与下葬时间的独特性。裴淑之墓不惜触犯大唐律令,火焚并打破了一座三天井唐墓,在其基础上修建墓室,这种罕见的选址方式令人匪夷所思。而咸通三年(862)四月亡故的裴淑,于咸通五年(864)八月六日才正式葬于咸阳原,入葬时间的拖宕是由于术士强调的“岁时非利”,即元氏、裴氏皆属商姓,须择子、亥、申、酉之年日下葬。最后,李老师强调唐代夫妇合葬是伦理合法性和妇女家庭地位的体现,合葬的具体形式呈现多样性,且受家庭条件、个人境遇、礼法规定、风水堪舆等因素的制约,但最终选择权由葬礼的主持人掌控,其反映的是孝子孝女的意志,亦是继承人合法地位的体现。

活动最后,李明老师与在座的研究生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悉心解答。王伟教授与师海军教授进行了总结陈词,指出传统的墓志研究长期附属于金石学研究,亟待学术观念的更新与现代学术意识的建立。考古学的引入拓宽了文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因此必须对以墓志为代表的出土文献予以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