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古典诗词
学院概况
历史沿革
学院现状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概况
学位点介绍
博士后流动站
对外交流
师资队伍
教授方阵
副教授方阵
讲师队伍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概况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教学团队
中文基地
特色专业
创新实验区
在线课程
公益讲座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资料室
跨学科实验中心
社会服务
校友之家
校友联络
校友动态
青葱岁月
最美语文教师评选
学院文化
学院文心阁
教师心语
自办刊物
学术论坛
工作简报
2019年简报
2020年简报
2021年简报
2022年简报
学院新闻
公告
通知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张新科 | 对标: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路径
更新时间:2018-10-29 18:51:54
编者按:为更好地推进“双一流”建设,营造“比学赶”的学科建设氛围,学校网站近日特别推出“‘双一流’建设大家谈”专栏,邀请校内学科带头人围绕本学科建设的理念、机制体制创新、思路与举措等主题畅所欲言。推出的
首篇文章
是星空(中国)院长张新科教授的《对标: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路径》,现予以全文转载。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我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一头两翼”的重点学科,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从2017年9月国家公布“双一流”建设名单到现在整整一年了,我们虽有自豪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焦虑,是忧愁。学校事业的发展把我们推向了风口浪尖,就没有退路,也不能犹豫,必须担当使命,迎难而上。哲学家荀子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大文豪苏轼也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既然认定了世界一流的目标,就必须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坚强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争创一流。
责任心和决心落到实处,就是加油干、踏实干。我认为,加油干不是蛮干,不是盲目干,而是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有周密的计划和实施步骤。一流学科建设必须要对标,通过对标,才能认清形势,找准差距。最重要的“标”有三个:一是新时代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教育政策要求和社会重大需求;二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和举措;三是我们自己制定的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家关于一流学科建设也有非常明确的考核指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重点考察建设效果与总体方案的符合度、建设方案主要目标的达成度、建设高校及其学科在第三方评价中的表现度。这三个“度”,就是我们进行对标的基本出发点。
通过对标,我们清楚地看到,一流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
今年以来,国家关于一流学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原五大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如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2018年7月1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强调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和创新人才培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在推动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全面发展基础上,组建世界一流创新大团队,建设世界领先科研大平台,培育抢占制高点科技大项目,持续产出引领性原创大成果,为关键领域自主创新提供源头供给,成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支柱。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成为科学研究的高峰目标。2018年8月8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学科建设要明确学术方向和回应社会需求,坚持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科研创新“三位一体”。以一流学科为引领,辐射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形成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协调、互为支撑的学科体系,支持大学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文件还强调“双一流”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以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服务贡献和影响力为核心要素,并且把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强调“以本为本”,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有一流的本科教育,要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特别是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对一流学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下发的一系列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我们进行一流学科建设的指南,是我们对标的重要依据。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启了高等教育的新征程。要完成这个艰巨任务,必须要下大气力、大功夫。
通过对标,我们认清了目前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甚至有些还是空白。如人才培养方面,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及教育理论体系有待加强,本科生、研究生的国际化程度较弱,尤其是授予境外研究生学位人数较少;教师队伍方面,旗帜性人才较少,特别是45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成长缓慢;科研方面,标志性成果的产出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方面,在全国较大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的智库建设和社会服务项目以及横向项目较少;国际化方面,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合作、海外高层次刊物论文亟需加强等。与自己制定的建设方案对标,可以看到有些措施还不够得力,有些工作还没有落实落细。由于我们地处西部,各种资源较少,使我们的建设无形中又增添了许多困难。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带给我们动力,挑战带来压力。原来学科建设偏重于科研和研究生教育,而新形势下需把本科教育纳入学科建设体系,立德树人乃是关键所在。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变化,采取新举措,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一流学科建设规定的五大任务为努力的方向,找差距,鼓干劲,树立信心,追赶超越,在“一流”上狠下功夫,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通过对标,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思路。
面对新形势,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的思路是:抓重点,补空白,强特色,争一流。一流学科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劣势和弱点,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既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空白点,我们的建设思路首先就是采取积极措施,千方百计消减空白,补足短板,缩小与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差距。去年以来,我们联合有关学科组成学科团队,成功获批国家外专局、教育部“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填补一项国家级研究基地的空白;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也属填补空白的大事。目前,我们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文库等方面积极努力,力争把空白点削减到最小程度。当然,我们的有些优势还需要继续保持,有些方面虽然不是空白,但数量较少,也需要不断加强,如国家级人才等。其次,学科建设要突出重点。学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抓大放小,把国家规定的五大任务作为重点工作,尤其是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要把“国”字号的平台、项目、成果等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形成学科高峰,形成核心竞争力。再次是走特色发展之路。我们地处西部,有劣势也有优势,要给自己一个合理定位,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突出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为此,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设立了长安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陕甘宁文艺与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美学研究、西北语言文化与丝路文化研究、周秦汉唐文字与文化研究等方向,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又具有较大的学科前沿性和创新性。通过各种途径的努力,追求卓越,实现一流。
通过对标,我们确定了任务清单和建设举措。
学科建设,人人有责。学院党政领导围绕建设任务,确立任务清单,分工合作。全院动员,把学科建设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与相关学院合作,打造学科特色。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面的招生、就业、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等关键环节都与学科水平紧密相连。需要从生源抓起,注重培养过程,加强就业以及就业后的跟踪调研。目前,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种途径,如国际化课程、网络课程、文科实验室等。要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以暑期夏令营为抓手,提高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比例,并且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提高质量;与国际汉学院一起,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学习项目,资助学生赴境外学习和交流,加大来华留学生授予学位人数,提高研究生国际化程度。尤其是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上,要以学术创新为目标,加强质量监控,促进高层次成果产出。
抓队伍,抓成果。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引培并重的原则,培育和引进具有师大情怀和师大气质的人才,不断挖掘潜力,壮大队伍。结合现有队伍现状与重点研究方向,以团队建设为目标进行人员补充,避免研究力量过于分散。加强师资博士后队伍建设,切实形成人才的“蓄水池”和“后备军”。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优先补充海外优秀人才,为教师赴国外进修访学和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学科方向带头人和二级、三级教授的作用,立足学科谋发展,合理布局学科梯队,创造条件推进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执行学院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并启动学院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科研方面,进一步提高标志性成果和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项目按期结项率。同时把研究生的科研纳入全院一流学科整体规划之中。要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为出成果和人才产出奠定基础,近期要建设好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引智基地”和现有的省级科学研究基地、校级科研机构,下功夫办好《长安学术》等刊物,争取进入CSSCI来源集刊。
重视社会服务。
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我们要发挥中文学科的优势,以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111引智基地”建设,与传播学、历史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团结一起,通过媒体传播、影像传播、网络传播等手段,宣传和弘扬中国文化。结合陕西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建设文化智库,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另外,结合专业特点,以国学院为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一批有份量的文化普及著作。
加强国际合作。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国际化舞台。我们要加强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深层合作,鼓励和支持教师、学生与海外高校的交流互换,提高赴海外深造教师的比例。加强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材建设,加强与海外高层次学术期刊的合作,加快国际合作办学步伐。发挥“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作用,聘请海外学术大师来校交流和兼职。
建立科学可行的学科制度。
坚持先进、全面、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和完善组织制度、计划制度、资源分配制度、执行制度、检查评估制度、奖惩制度等,助力学科建设。另外,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师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师生一体,写好学科建设的奋进之笔。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需要顽强的毅力,需要各方面团结形成强大的合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一定能取得一流学科建设的辉煌成就!
在线课程
数字资源
跨学科实验中心
研究平台
“与中学生谈经典”系列公益讲座
丝路讲坛
友情链接:
==党 群 部 门==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组织部
工会
纪委监察处
党委统战部
==行 政 部 门==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计划财务处
基建处
后勤管理与保障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
党委保卫部
科学技术处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
党委校长办公室
教务处
社会科学处
研究生院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教 学 单 位==
==直 属 单 位==
图书馆
档案馆
博物馆
==合作机构==
高教社信息检索系统
星空手机版app
|
安博
|
正规买球app
|
乐动|LDSports(中国)有限公司
|
九州平台-九州(中国)
|
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
|
买球
|
冠军平台
|
米兰网页版
|